她總結了5點行之有效的問題行為干預技巧,在此分享給大家~
當然,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適用于所有孩子的,也并不存在能夠快速解決問題行為的萬能捷徑,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~
作者|Chrissy Kelly 翻譯|嗨腦仁
1、利用倒計時進行提醒
對于很多孩子來說,情緒爆發等問題行為的產生,很可能是因為不想離開正在游玩的場所或是正在進行的游戲。至少,我們家兩個孩子就是這樣。
有時候我甚至不愿意帶他們去家附近的公園玩耍,因為我很害怕面對我們不得不離開的那一刻:他們會拼命尖叫、在地上打滾、或試圖跑到一條全是人的街道上、甚至猛沖過來打我。每一個反應都令我們難以承受。
這個問題持續了非常久,直到我們使用了計時器:我們提前5分鐘、2分鐘、1分鐘來為孩子提前預警,這些預警也是在為孩子過渡到下一個活動做準備。
我們在手機上設置了一個計時器,這可以幫助孩子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更能控制自己。
“五分鐘內你需要洗個澡。”
“兩分鐘后我們要離開公園。”
這個方法顯然不會一開始就成功,我們起碼連續使用了2周才開始慢慢見效。所以要記住,我們一定要堅持自己設定的原則并遵循它。
2、排列事情的優先級
當孩子們想要立刻得到他們當前無法擁有的東西、或不想完成某個任務時時,也非常容易出現問題行為。例如,他們想要立刻買玩具、吃好吃的、去公園玩、不想做訓練等。
在諸多情況下,我們都可以使用這個句型“先____,然后____”,這句話用于幫助孩子在激發動力之前完成任務。
“我們先吃完午餐,然后就可以出去了。”
“我們先要清理,然后就可以去公園了。”
許多自閉癥孩子善于在圖片中思考,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準備小黑板、做個行事歷,像這樣:
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短語,但是卻可以使孩子形成清晰的結構、幫助他們遵循當前的指示,更可以幫助減少孩子的沮喪感,因為他們可以準確地了解他們的期望。
這個方法對5歲的哥哥Greyson來說,就像是一種魅力,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進行練習——只要他“先”做到了某個要求,“然后”就能順利得到他想要的東西。
不過這對于3歲的Poker來說并不起作用,因為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并不如哥哥,除了沒有立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外,他并沒能接收到其他任何信息。盡管如此,我們依舊堅持使用這個方法,因為有一天,當他掌握語言時,他會理解它的重要性。
3、獎勵積極行為
強化語言可以識別并肯定孩子特定的恰當行為,并鼓勵他們繼續這些行為。
例如,如果他今天在公園和別的孩子一起蕩秋千了,你可以說“今天你在公園里和那個男孩一起蕩秋千了,你學會了分享,你真棒!媽媽非常喜歡!”最重要的是,要讓孩子意識到分享、遵守規則、聽從指令是很好的事情,而且他的這些積極行為被父母注意到了。
我們不斷地指出兩個孩子的良好行為:“我喜歡你和Poker分享玩具汽車的樣子”、“你今天打掃了衛生,很棒”等,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被認可的,可以增加他們再次做出類似行為的可能性。
但對于某些孩子來說,贊美沒有任何意義。它沒有回報,因此不會增加良好的行為。
在這種情況下,你必須找到更有價值的東西,例如一塊糖果或貼紙,把它們累積起來就可以用來獲得更大的獎勵。
有人會說:“我不喜歡賄賂我的孩子。” 但對我來說,這就像拿工作的薪水支票,無論是情感上的、經濟上的,還是可食用的,我們都為獲得回報而努力。
4、專注于想要孩子做的事情
而不是想要他們停止做的事情
你們中有多少人對孩子大喊大叫,甚至會動用拳頭?
記住,要盡量少用“不要”和“停止”兩個詞!
例如,對于一個可能聽不到“不要”的孩子來說,“在人行道上走”比“不要在草地上走”更有效;或者對于一個不確定在哪里可以走的孩子來說,“在人行道上走”可能更有效。
這可以讓孩子確切地知道你想讓他們做什么——“不要尖叫”變成了“請安靜”、“不要給桌子上色”變成了“只有在紙上可以涂顏色”。
這與我們大多數父母的方式是相反的,但卻是有效的。
如圖,我無視他的尖叫,因為他很生氣,當他不想分享時,我把他的一輛車交給了他的哥哥。
如圖,我贊美他:“安靜工作,玩汽車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。”
當孩子尖叫或者摔倒在地時無視他們,剛開始可能會有點奇怪,但要知道,當他們這樣做時,其實是在尋求你的關注,給予他們任何形式的關注都會增強這種行為。
當他們發現這種方式行不通時,他們會意識到進行良好行為會得到更多的關注。
5、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
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很難做到,但卻是必須的!
通常情況是,孩子失控爆發問題行為,你也跟著情緒崩潰,然后筋疲力盡……而我的做法是:深吸一口氣,盡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很平靜。我提醒自己:“我是成年人,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改變他們的行為,那么我必須要冷靜下來。”
事實上,孩子們并不總是能用語言來解釋他們想要和需要的東西,他會令他們非常沮喪,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致。